MAT 超級建筑事務所:北京牧壹餐廳賞析
2020年夏天,一個朋友找到我們,他選好了一處地點,想做一個餐廳,把湖南老家的土火鍋介紹到北京來。這個餐廳的地點位于北京東城區和平里航星園,二環往北一點點,在一個辦公和老舊小區混雜的大院里。這里原來是一個閑置的庫房,一層多柱,二層較高,空間的南北兩側有著致密的片墻和大窗戶,南側的窗外有一棵老槐樹。
土火鍋的容器是陶土的砂鍋,對于想象中餐廳的狀態,朋友這樣描述:“一個質樸的窯洞式的土火鍋;在最初始的狀態吃著用最簡單的方式“煮”出來的食物,感受食材的原有味道”。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命題之下,我們也希望能夠尋找一種回到本源的空間處理方式,并著眼于連接食物、飲食器具和人們在特殊環境中的飲食體驗的角度展開構思。
早些年在北非的旅行體驗中,我們拜訪過撒哈拉北部綠洲中的人們所居住的白色和土黃色的房子,線條簡單而且修邊渾圓,多用拱形和弧形的處理方式,給人一種質樸、洞穴般的感覺。“洞穴”作為人類最初居住的場所,形成了人類記憶中最原始的空間體驗。我們希望能夠將這種最初始的身體經驗帶入到土火鍋餐廳的設計中,從而能夠得到“質樸的窯洞”般的空間場景。
一系列的空間操作構成了尋找“窯洞”的過程,由于空間的南北兩側有致密的片墻,所以我們從片墻之間的空間關系開始探索。首層空間連續的筒形拱作為主要空間語言,從建筑內部延展到建筑之外,形成了入口處連續的門廊和波動的立面效果;二層空間較高,筒形拱的單一方向性開始減弱,從內化網格逐漸演變成一個空間的疊加穹頂體系,從而形成了最終的“窯洞”空間形態,“天窗”的元素也被用來加強二層大廳中洞穴般的空間體驗。
這個疊加穹頂的實現過程也非常有趣,由于規模較小而帶來的成本原因,我們沒有選擇工廠預制的GRG模塊吊掛,而是全部在現場由工人們手工完成。先在三維空間中確定每一個穹頂的中心點和它們的相交點;再根據不同的弧長做骨架券;之后將骨架券聯系成空間網格并留出天窗位置;最后用薄木板形成一個個連續的穹頂表面。
垂直置入的樓梯間帶來了上下兩層的聯系,這個多孔的連接體像是一個復雜的空間裝置,作為首層視覺中心的同時也產生了挑空空間和二層夾層的平臺。挑空區域位于服務臺前方,設計中采用了鏡面的頂棚處理方式,希望能夠在連接體內部夸張其實際的空間高度,從而形成另一個垂直向的“洞穴”感受。二層夾層的平臺空間作為集中就餐區使用,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從高處接近“窯洞”的墻壁、以及俯視二層“窯洞”下的完整空間的體驗。
首層空間中,在連續的片墻之間設置了就餐卡座,我們在保留原有片墻的連續韻律基礎上,采用上下兩種材料來減少垂直片墻對空間的壓迫感。片墻的上半部是淺灰色面層,下半部采用和地面相同的水磨石磚墻裙,和卡座一起形成了深灰色的整體。餐廳的內外墻面采用了相似的面層材料,我們通過放大其顆粒狀和粗糙感,來加強對“初始”和“窯洞”的身體感知,同時也能夠帶來與飲食器具的陶土材料之間的聯系,形成味覺、觸覺和知覺的一致性。
分享文章,請標明來源: http://decoratornewyork.com/xuni/1071.html 免責聲明: 圖片內容來源網絡,本網站對作品圖片的版權未作證實,對作品的原創性、真實性不作保證,也不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。如對作品版權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電話聯系:400-035-0358 進行刪除.